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食堂观后感 篇1
每个喧嚣的夜晚,总有人在街头徘徊不愿回家,或许是因为苦闷,或许还有心愿未了。正是这些不肯回家心事重重的人们,才成为了深夜食堂这部电影的主角。一位善解人意的老板,一句情真意切的问候,一顿大快朵颐的美食,治愈了多少在夜晚中彷徨生活中迷茫的心。
食堂中食物作为情感的载体,在不同人到来的时候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五郎的奶油拌饭让他想起了二十岁初恋的函馆姑娘,时隔三十年拌饭味道依旧没有变;风间伦子的酱油炒面加荷包蛋,使她想起了多年未见负债出逃,虽无力关怀女儿却默默支持流泪的父亲;怕冷的小瞳喜爱锅烧乌龙面,遇到了喜欢凉面的杀人犯桥本,仿佛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食物承载了时光,而时光却不能重现。
吃饭是一种本能,无论生活中带着多少伪装,在这样的小饭店里,每个人必将是本色出演。一个人一个座位,大家各自用餐,相互诉苦,在一个个深夜里回忆着、思念着、后悔着,周而复始,乐此不疲。身份成谜的老板不仅仅是在待客,也是在品尝每个人的五味繁杂的人生,一说一听,一问一答,一做一吃尽显了人性的温暖。
在奶油拌饭那一幕里,街头歌手五郎先生每次去食堂都会点奶油拌饭,只因年轻困难时和女友只吃得起拌饭。直到女友被父母逼婚,五郎被迫离开,他却始终不知女方并没有屈服。三十年后偶然被初恋的美食评论家弟弟认出来,弟弟告诉五郎,自己姐姐还是单身,她还在等着五郎回去找她。五郎露出遗憾而又尴尬的神情:
“可是太迟了啊”
“奶油拌饭的味道不是依旧没变吗”
五郎当年虽然因贫困离去,但是依旧没有忘记心爱的女人。只好寄托情思于食物之上,相思了三十年。大好青春早已过去,当人生步入暮年之际,终于又焕发了青春。
奶油拌饭的味道依然没有变。这句话是整部剧的灵魂,食物是可以传递情感,承载记忆的,无论时光荏苒,世事变迁,心中最初的坚守,都不会以任何外力为转移。食物是我们接触的最平凡的事物之一,平凡到我们认为理所应当,人一旦理所当然地接受,就会忘记是谁风里雨里默默守护在原地。于此希望我们能珍惜每一个平凡的人,每件平凡的事;用心去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用爱来呵护自己,创造自己的世界。夜太短,人生故事太多,陪伴我们的请不要错过。当我们拼命奋斗执着追求的同时,我们是否又忽略了亲人们对我们的爱与包容。父母不求孩子挣多少钱做多大贡献,就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常回家看看;伴侣不求太多的物质条件,只希望彼此能互相信任,相扶相持;子女不在乎父母在外形象多么伟岸,他们只需要自己的爸爸妈妈能陪伴自己,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指点迷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若是自己有一天陷入迷茫之时,不妨做两个菜,备两杯酒,叫上三两好友一同大快朵颐。内心充实了,生活自会圆满。
食堂观后感 篇2
大半夜看日本的这部电影,实属无意。慢慢的,心就静了下来。深夜的食堂生意,是在夜里12点到凌晨7点,有这样一间为了那些夜班人工作结束的小店,就如同心间被指引的明灯。彼此温暖和体谅,恰似一个临时拼凑的左邻右舍,问嘘问暖。
高中毕业,就找了一份工作。在咖啡餐厅里也曾上过夜班。一个女孩子在凌晨左右回来。虽然只有十几分钟的路,却让我的奶奶格外担忧,天天念叨。我到家了,她才安心。
好的影片,就勾起了好多好多温暖的回忆。想必一个心怀善念,努力工作的人一定会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部影片里很多故事就如同社会新闻,很多人漠视,淡然,无味,鄙夷,或者几秒钟同情…可如果这个人能够与你经常见面,跟你常常聊天。你的心在某个角落里就开始柔软了,是啊,明媚的说说笑笑。很多事情就转大为小,再慢慢化解了。
我们小时的乡风民情亦是如此,从来是你客气来,我捎你东西走,从来来看一看坐一坐不会落空。有礼貌的喊着村里你认识的每一个,可能你刚从大学或者外地回来,那些人也不太熟悉。正是你的友善微笑和招呼,你也得到了腼腆笑意的回馈。
社会的确发展的越来越快,谁来关照“空巢老人”。他们长久的孤独,感受不到温暖,为了给子女不添麻烦而做了“傻事”。那时,尽孝还来得及吗?!父母外出会留下撕心裂肺哭泣的孩子,他们本该拥有的父爱母爱被无情剥夺,一个人面对一次次戛然而止的爱。长此以往,他们也就不希望学会爱。爱,这个字眼,让人心疼!
我们的心,需要慢下来倾听身边的人。很可能,因为你的聆听,那个人就多了活下去的勇气。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我都相信,会有福报。而你所做的每一点一滴,都在延长自己的寿命,至于享用不了,便是子孙福。
万物皆如此,周而复始,只因有爱!
食堂观后感 篇3
第一次自己去看电影,买了早场票,果不其然包场了,可能因为一个人,所以感慨良多,想认认真真写一篇影评。
作为魏晨十年老粉,冲着他去看了这部我原本并不太感兴趣的电影,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1.作为食堂,拍摄的食物都非常有食欲,每一道食物和食客的故事也都很有记忆点,比如龙井虾仁、糖藕、蛋饼,每一道都想亲自尝尝,看能不能在其中品出自己的味道;
2.几个故事中,有happy ending,也有遗憾的收场,这不就是人生吗,没有什么是一直顺心顺意的,更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
3.影片的镜头,台词,演员的演技(包括客串和特别出演,此处表白彭于晏),配乐(此处表白Hebe和双云),都恰到好处;
4.电影结尾对在外打拼经常熬夜的人们的采访,是最后一个泪点,这些平凡又普通的人,就是千千万万在大城市追梦的你的缩影,其中有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深刻且扎心:希望你每天都能睡得比我早。
我明白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可以不喜欢这部电影,但你不能因为是翻拍作品而对它有偏见,试想你在忙碌一天加班到12点以后,还有力气去大排档撸串吗?深夜食堂,在我看来更适合我们的北上广,那些忙碌、拥挤、繁华、充满梦想的地方。
食堂观后感 篇4
该剧基于**夜郎创作的同名漫画改编,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餐馆中,这里的菜单只有猪肉味增汤**一种,但是老板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利用现有食材做出各种料理,而且他还会和客人一起带出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深夜食堂》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深夜食堂》观后感字1
周日,在家看完日剧《深夜食堂》,联系这几天日本发生9.0级大**和海啸,心中竟泛起阵阵多年未有的涟漪!
日剧《深夜食堂》虽然只有区区10集,短小精悍,每集又独立成1个故事,日剧《深夜食堂》观后感。该剧讲述了小林饰演的小老板在日本东京新宿的一条巷子里开小饭馆的故事。该食堂只在每晚12:
00——次日凌晨7:00,只提供豚汁定食,即猪肉汁伴米饭一款食物。当然,如果客人要求其他食物,老板会做,也可以提供。
食堂太小了!客人围坐在一个正方形的柜台旁,老板在柜台里工作,柜台看起来像酒吧的吧台。
该剧第二集“猫饭”讲述的是1个叫千鸟美幸的女孩每天下班后,她都会到深夜食堂叫上1碗形如“猫饭”的廉价咸鱼伴饭充饥。那咸鱼伴饭制作非常特别,将1块硬实的咸鱼如刨木头一般放在1个带刀片的木盒上用力刨,被刨成木片状的咸鱼落在木盒中,打开木盒,将咸鱼片放在米饭上,浇上香甜的酱油,就做成了1碗热气腾腾的“猫饭”。千鸟美幸运的是,当半夜有更多的食堂时,她和老板很熟。她过去非常喜欢唱歌。她晚上在卡拉ok厅唱歌,早上学习。尽管她唱得很好,但从未被人发现和欣赏。
老板让千鸟美星在食堂贴海报,看看能不能遇到知己。可能是冥冥中注定,还真有1个作曲家到食堂来吃夜餐,看到海报,又听了老板介绍后,提出叫千鸟美幸早上到食堂来演唱,观后感《日剧《深夜食堂》观后感》。那作曲家听完千鸟美幸的演唱后,大为赞赏,随后更为千鸟美幸量身订作了1首歌——《深夜的猫》。
歌曲带有日本传统能剧的韵味,曲调委婉悠长,有一种虽身居闹市但心无所属,虽居有定处但心在途的旅人感觉。
这首歌一经播出,就传遍了日本各地,美雪也是。各地的演出邀请纷至沓来,千鸟美幸每天都疲于奔命,羸弱的千鸟美幸很快就病倒了。一天深宵,她又来到她事业的起点——深夜食堂,再次叫了1碗“猫饭”,细细品味着带来给她无限风光、无比荣耀、无尽伤痛的“猫饭”。
此时的千鸟美幸,脸上已无第一次到深夜食堂时带着的红晕,有的尽是苍白的脸色、浑浊的眼瞳、肿胀的眼袋、初夏仍穿着羊毛衣。
一个月后,有千鸟美幸去世的噩耗!晚上食堂里的人很伤心。1天傍晚,深夜食堂门外传来猫咪叫声,老板推门一看,1只黄白相间的猫咪蹲在食堂门外叫唤,似在乞求食物。
老板似有所悟,当即拿出1碗“猫饭”喂它,并说了一句“你回来了”……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总是在寻找我们每有的东西。当一个目标达到后马上转向另一目标。人啊,为什么总在追寻着,总在路上?
人啊,是否值得将时光耗费在无尽的追寻路上?人啊,有否思考过,自己所定的远大目标只是一场虚幻?人啊,有否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所追寻的就一定是自己心中的目标?
《深夜食堂》观后感字2
每到吵闹的夜晚,总有人在街上徘徊不愿回家,也许是因为抑郁,也许是没有心愿。正是这些不愿意回家、有很多烦恼的人,让他们成为深夜食堂电影的主角。一位善解人意的老板,一句情真意切的问候,一顿大快朵颐的美食,**了多少在夜晚中彷徨生活中迷茫的心。
食堂食品作为情感的载体,在不同的人来的时候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五郎的奶油拌饭让他想起了二十岁初恋的函馆姑娘,时隔三十年拌饭味道依旧没有变;风间伦子的酱油炒面加荷包蛋,使她想起了多年未见负债出逃,虽无力关怀女儿却默默支持流泪的父亲;怕冷的小瞳喜爱锅烧乌龙面,遇到了喜欢凉面的杀人犯桥本,仿佛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食物承载了时光,而时光却不能重现。
吃饭是一种本能,无论生活中带着多少伪装,在这样的小饭店里,每个人必将是本色出演。一个人一个座位,大家各自用餐,相互诉苦,在一个个深夜里回忆着、思念着、后悔着,周而复始,乐此不疲。身份之谜的老大不仅是招待客人,更是品尝每个人复杂生活的五种滋味。一言一行,一听一问一答,一顿一顿,都显示出人性的温暖。
在奶油拌饭那一幕里,街头歌手五郎先生每次去食堂都会点奶油拌饭,只因年轻困难时和女友只吃得起拌饭。直到女友被父母逼婚,五郎被迫离开,他却始终不知女方并没有屈服。30年后,他被他的兄弟,一位初恋美食评论家认出。哥哥告诉五兰,妹妹还单身,她在等吴兰回去找她。
五郎露出遗憾而又尴尬的神情:
“可是太迟了啊”
“奶油拌饭的味道不是依旧没变吗”
虽然五郎因为贫穷而离开,但他仍然没有忘记他心爱的女人。只好寄托情思于食物之上,相思了三十年。大好青春早已过去,当人生步入暮年之际,终于又焕发了青春。
奶油拌饭的味道依然没有变。这句话是整部剧的灵魂,食物是可以传递情感,承载记忆的,无论时光荏苒,世事变迁,心中最初的坚守,都不会以任何外力为转移。食物是我们接触的最平凡的事物之一,平凡到我们认为理所应当,人一旦理所当然地接受,就会忘记是谁风里雨里默默守护在原地。
我希望我们能珍惜每一个平凡的人和每一件平凡的事,衷心感谢那谢帮助过我们的人,用爱心呵护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夜晚太短,有太多的人生故事,请不要错过我们的陪伴。当我们努力追求的时候,是否忽视了亲人的爱与宽容。
父母不求孩子挣多少钱做多大贡献,就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常回家看看;伴侣不求太多的物质条件,只希望彼此能互相信任,相扶相持;子女不在乎父母在外形象多么伟岸,他们只需要自己的爸爸妈妈能陪伴自己,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指点迷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若是自己有一天陷入迷茫之时,不妨做两个菜,备两杯酒,叫上三两好友一同大快朵颐。内心充实了,生活自会圆满。
《深夜食堂》观后感字3
看《深夜食堂》给我的也是这种感觉。宁静深夜让人暂时抽离压力,位于繁华街道后巷一角,劳碌一天的人们在这个简陋食堂落脚;菜单上只有五道菜,又允许客人随意点菜,只要老板能做的都可以料理。影片对烹饪过程仅几十秒带过,成品也看不出飘香浓郁的鲜美,完全就是普普通通家常菜式;那么,在这里吃和别处吃有什么不一样?
心情不一样!与温柔的食堂老板或者陌生邻座间悄悄聊起自己的心结…这才是滋味。
很多关于美食的影视动漫,常用把厨师做菜的心意透过食物传递给食客,然而这系列仅用美食作为回忆记号,让食客自言自语般敞开心扉叙说故事,向观众慢慢展现人生中的各种得与失。《深夜食堂电影版》同样延续了深夜剧的模式,它是由三个独立故事组成,形式相当于连续放送了三集加长版,又以系列常规角色前来客串欢乐。
虽然三个故事是三种鸡汤,可作为电影搬上银幕而言,题材泛滥得接近俗套,而且制作上没有太明显的提升,也就是3星的水准吧。又从故事内容来说,就第一个故事有一句话:“说是心头好,就不要想一得二”,触动了我。
成熟漂亮的玉子遇上平凡无奇的上班族西田,他们能情投意合在一起是缘分,但他们最后还是分开了。玉子的心境如何变化作为男性的我不好理解,但是西田觉得已经得到了稳定的爱情,便理所当然地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模型爱好中,人生可以贪婪地追求各种想要的,可是在抓到心头好之后,这种贪婪是否该收敛呢?
第二个故事,新泻女孩来到东京是人生挫折的启程,她以香芋饭回想家乡的味道,重拾起做料理的自信做出属于自己的美食:“如果觉得好,就应该做给大家看看”。第三个故事,借用311背景,描述关于舍弃与重生的故事:
“人人都有重新做人的权力”。投入感一般,个人感触都不大。
看完这部电影,比起聊电影本身,个人感触会流露更多些,平常心静静观影得到心灵洗涤,这就是**系的魅力。
《深夜食堂》观后感4
“你呼出的白烟,此刻正缓缓乘风,一点、一点地消失在,天空的浮云中。”
我哼着破碎的调子,推门进入影厅,屏幕上**的广告亮得有些扎眼,随即望向座位席。稀稀拉拉的观众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这不禁令人愉悦不已。我找到座位,坐定,继续哼着。
一个半小时多的电影,漫长得不行。
期间认识了很多人。有压力大就穿丧服逛街的女人,有爱偷贡品勾搭丧服女人的男人,有爱上了大自己十五岁的女人的男人,有一直离不开自己孩子的母亲,有抛弃家庭但最终后悔不已的老人,还有,还有癖好怪异的男人们,变性者们,成员,歌舞伎女郎……
各种各样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进出深夜食堂──这个只在深夜十二点后营业的餐馆,来的客人还真不少,正因为如此,大家的目的和饭食才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老板没有固定的菜单,如果客人有什么想吃的就尽管说,只要他会做,就一定让你吃到。
油光锃亮的猪肉上浇上浓汤,配上饱满的白米饭;有嚼劲的乌冬在锅中翻炒,精致地盛在盘中,冒着白烟;蔬菜规整的切放锅中,撒入肉,调开酱,浓厚又鲜美;酒水清澈而绵密,仿佛永远倒不干净……
没有华丽的食材,不见精湛的刀功,镜头中只留一处背影,一个正忙活着做饭的男人的背影,不高亢,不浮躁,沉稳平淡,但不平凡。
店不大却时常坐满客人,老板话不多但有客人的故事陪伴,在这里,人们会不由自主的被店吸引、被老板吸引、被美食吸引而走进去。他们没有顾忌,没有隔阂,来自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社会地位,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愿意说,愿意向老板倾诉,愿意和素不相识的人打起交道。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笼在食物的**下。
这种令人感动的包容性是我很喜欢日本的原因之一。曾步入进酒馆,正值下班之际,一桌又一桌喝小酒的白领,还有围在一起的阿姨们,还有独自小酌的中年男子。他们或说或笑,或和店员打趣或和邻桌微笑,仿佛这一刻所有人都不再是个体,他(她)作为酒馆的一部分生生不息。
你是否知道“爱”这种东西?它飘渺、虚幻。但它是治心病的良药。
因为有爱,所以丧服女子重新找到真爱;因为有爱,所以他与她才能牵起手向前走;因为有爱,所以老人在回家前见到了家庭美满的儿子。我们流泪、感叹、翘起嘴角,体味被幸福拥抱的满足。即使自己清楚,孤独是不可避免的。
“啊,活着真好。”仅仅如此。
我想正是因为孤独,才会去做一些令自己不孤独的事,无论是为别人做些什么,还是自己吃些什么。
我们吃的每一顿饭都是有限的,所以活得再不好,也还请好好吃饭。
食堂观后感 篇5
今天才注册了豆瓣,只因为昨天刚刚看完了影版《深夜食堂》。之前也是先看了日剧原版粉上的,后来看黄磊版看了《明天》和《马克的女儿》两个单元之后弃了。总觉得黄磊老师演的很不自然,看着很奇怪很尴尬;而且故事不能很打动我。虽然我没有去过日本,但是日剧里的情节简单朴素,很能触动人——即使是一个并未生活在他们社会里的外人。我觉得这是日版成功所在:有文化差异,温暖却没有国界。
当时影版出来的时候觉得梁家辉大叔给我的气场就稳重成熟很多,更贴近“老板”的那种气质。(不过先入为主,脑子里还是觉得小林薰才是真正的老板)以前没有了解过梁家辉大叔,了解他的演艺历程之后觉得他很靠谱,所以对这部作品也非常期待。
影片的开头的老板的独白相比黄磊版要让人听起来和谐很多,不是直板板的翻译,而是带有我们自己的语言习惯。食堂被设置在小巷深处,这也比黄磊版直面大街的设置要贴近原著和合理许多。如果是那种开在霓虹灯下的饭店,里面不大可能会是安静的,而是我们总提起的大排档、烧烤摊,各种喧哗、热闹、斗酒……而老板的蓝工装虽然不算是很接地气,但比黄磊版澡堂般的既视感真的和谐太多,很干净麻利的感觉。食堂比日剧原版明亮宽敞许多;黄磊版的我觉得太过华丽;日剧原版的说不上来的恰到好处,朴素的小木屋,略微昏暗的环境,有些拥挤——不过我觉得影版已经修改的很好了,毕竟人家版权在那里,完全本土化似乎有点难。
罗嗦了一大堆,还是应该讲讲对于故事的感受。
【第一个故事】应该是改编自日版的拳王的故事。不过我有点无法理解这个故事中的一些逻辑。首先是为什么王虎突然之间就要开源去打拳击、成为职业拳手?我有点没有明白。而且也许是展博的形象太深刻,我看着王虎总有点出戏。然后开源也不知道咋地就那么答应了,这里发展的有点太快。我觉得应该在前面铺垫一下开源也是很想成为一个职业拳击手的,但是因为经济原因或者其他什么不敢迈出这一步;然后王虎是看在眼里的,之后找机会鼓励他成为一个拳击手,开源推托之后最终答应——我觉得这样剧情会顺畅许多——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是看电影的时候自己没认真看。
然后后来开源与他母亲之间的那盘炒蚬子我也觉得有点莫名其妙。我不知道“炒蚬子救了我们母子俩一命”体现在哪里。在我的理解下,顶多是在母亲疑似要自杀的那晚,开源因为饿了这才避免了母亲的轻生,而那天吃的食物是炒蚬子。这样看来,那只是一盘有事件意义的食物,我并没有理解“救了一命”是体现在哪里。而且如果是我,我将永远不再吃炒蚬子,因为看到炒蚬子我就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因为父亲而要跳海轻生——这是一件多么难过的事。我不会想要回忆起这样的事。所以这里,我真的有点没法理解~
不过我倒是很喜欢开源,觉得这个演员演得很自然很真实,特别有一种邻家大哥哥的感觉。我对这个角色演绎的很有好感。莲婶的形象也很亲民。尤其是在菜场,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家乡水产市场上的卖菜阿姨。
之后开源打比赛,在比赛的时候被打的感觉都快要死过去了,可王虎却叫他再坚持一下——WHAT?我当时看电影时觉得无法理解。关键是对手一点事看起来没有,然后突然就被KO了?这个比赛看的我也是莫名其妙,有点强行“暗箱操作”的感觉——日版最后拳王是输了,但是收获了爱情。
爱情哦——日版那个小女孩是一个牵红线“小月老”,因为她喜欢拳击。电影版的小女孩似乎只是明月会留在食堂的原因,糖藕的故事也只是一带而过,跟开源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他们两个的情感发展也有点突兀,最后在一起了也觉得哪里怪怪的。日剧原版的铺垫就描写得很到位,让人看来顺理成章。
【第二个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改编,日版没有全部看完。但我很喜欢小美这个角色,很单纯很可爱。看到她为了自己喜欢的人而减肥,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原本是多么爱吃,可是不得不克制呀。这一点让我有点理解和共鸣。她与泰哥的故事大体上是可以理解的——一场错过的爱情。只是泰哥在会面的言行有点太直接,剧情发展都有点快。最后告别时撑伞、送车让我看得有点尴尬。回到食堂“突如其来”的包子我也没有理解和这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泰哥说她是一个可爱的小包子?食物联系故事的结点太浅了些,让我觉得有些画蛇添足。似乎没有这个包子,故事也可以很完整。
【第三个故事】阿信和小雪的知音之遇,有点像是《猫饭》那个单元的美幸。我可喜欢《猫饭》这个故事了,简单温暖又有些伤感。美幸因为猫饭与食堂结缘,小雪因为馄饨与食堂结缘——可是美幸是因为只有深夜食堂有猫饭所以才会一直来食堂,而馄饨是到处都有的,小雪为什么只留恋深夜食堂的馄饨呢?一句“和妈妈做的味道一样”感觉说明不了什么,或许隔壁家的馄饨店味道更正宗?所以觉得这个细节没有处理好。而后突然来了个“胶质瘤”,然后就挂了——额,这让我说什么好?一切来得太突然。
不过那个馄饨做得真的好诱人呀,又肥又大。比我家隔壁那个阿姨用筷子沾点肉末在面皮上实在多了。果然老板是个实在人哈哈。
影版让我有点惊喜的是,他第一次给出了老板脸上刀疤的来历。阿龙这个角色也很像某些城管的作风,看得不尴尬。只是这里的强行插入的“包子”也让我觉得是个配角。食物和故事没有很好的交融在一起。
【第四个故事】唐宋和张思思的这个故事我觉得还是挺好的。出租车司机、网红主播都很亲民。我不记得电影里是不是有说过只有深夜食堂能做蛋饼,所以小两口才会与深夜食堂结缘——这里似乎有了一点关系,可还是不够深。之前看到另外一个影评说,如果可以把两人的相识也放在深夜食堂和蛋饼上,食物与故事就会联系的更丰满。我觉得很有道理。这两个人演的都很好,我看着魏晨也没有很出戏。唐宋在最后面对思思的离去,喊出那句“张思思,”——我本以为他会说出一些赌气的话,可没想到他居然说的是“——你一定要成功啊!”——我承认,我哭了。而且我觉得这句话对后来他们两的重逢是一个很好的铺垫。虽然思思决定离开,但唐宋还是选择支持着她,所以在两年后思思回来,发了一个信息后,唐宋立马就出现了——因为他真的很爱她。我觉得这个故事是电影里比较能打动我的一个。
——————————
在这些叙述中看到了电影版的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食物和故事的联系太浅,感觉只是拼凑故事,跟“深夜食堂”似乎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些故事,即使没有“深夜食堂”,也可以很完整——换句话说,他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时间和地点,不一定要在深夜食堂才能有。而日剧原版的很多故事,都是有着它“在深夜食堂”发生的原因,食物和故事的联系很深,让人看着非常自然。电影版有点强行联系食物和剧情,让我觉得有点像是《舌尖上的中国》和《感动中国》的片段混剪。
怎么说呢,还是失望大一点吧,毕竟期待了这么久。但是还是觉得挺不错了,比黄磊版的好太多。
——————————
我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喜欢吃好吃的人。现在读大学在外地,也常常会想念家乡的食物。我有时候也会在半夜出去吃东西,的确,中国的深夜食堂真的就是大排档、夜市烧烤、麻辣烫,常常可以看到露天的圆桌,一群人在深夜里斗酒吃串。现在菜丰富了,还有点烤鱼之类的。安静些的就比如小店里的麻辣烫,我家那里会有吃点清汤面、炖罐之类的,也有吃稀饭配点小菜当夜宵的。反正就是热闹的是无辣不欢,安静的是粗茶淡饭。我自己比较喜欢在路边支起的露天小棚下吃点稀饭,然后打点皮蛋拌豆腐、红腐乳、小煎鱼配着吃。看着周围漆黑的夜色,还有同在昏黄的小灯泡下吃稀饭的人们,心里是很安宁的。夜里路灯昏黄,路上行人和车很少,很安静。周围的一些人小声谈论却也可以听的很清楚。那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当然自己还是个大学的毛孩子,还没有真正走上社会,还没有真正体验那种打拼的辛酸,所以只能是知道,周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不一定会说出来。以后自己走进社会了,或许能有更多的感悟。现在只能是看着貌似热闹欢腾的大排档、烧烤摊,却无法深知背后那些受伤的心灵。
我觉得想要拍出完全本土化的深夜食堂很难。因为我们很少甚至几乎不会跟老板有过多的谈心,甚至跟朋友也说的很少。中国的深夜大排档是大家逃避现实、欢乐一时的地方,我想不会有人会在这里讲那些伤心难过的事,只会在欢聚之后自己黯然神伤,回到现实。所以说同样是人和食物的故事,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就很能打动人,很能引起共鸣,而《深夜食堂》就不行。或许可以借用泰哥的一句话凑个数:“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
————————
第一次写剧评,哪里评价不当,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会学会改正的,成为一个更好的观剧人。
食堂观后感 篇6
吸引是从老板眼角的疤开始的,喜欢是从阿龙章鱼状的红香肠开始的,感同身受是在真由美吃与不吃忽胖忽瘦间开始的,想念朋友是从三姐妹的茶泡饭开始的,心疼是从多情潇洒、喜新厌旧的脱衣舞娘麻里玲那样做法的鳕鱼子开始的&&
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规则: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甚至什么时候上厕所。我心里有块表。日复一日地打勾。
但也有很多人,生物钟有自己的跳法:我就是喜欢,在夜深人静雾蒙蒙的后半夜,肆意享受,与某一种特定坚持的吃食的互动。也只有这一刻了,全心全意的拥有着喜欢。
朋友介绍说,这是本你一定会喜欢的书。好高兴没有错过它。我真的爱上了它,从封面字体,到每页的页眉,再到封底的脚注&&how warm it。
事实证明,深夜的悲伤总是来的特别快,而枕边的这本书,却是那恰到好处的陪伴。夜半和美食,这并不仅仅是本美食分享绘本。恩,是爱吧,爱的治愈的诠释。
当人们紧张的时候,嚼口香糖可以在短时间内放松,因为当你吃东西的时候,大脑会无条件地向你反映源源不断的信息:放松,尽情享受,年轻!而每个悲伤地无法入眠的夜晚,来这里吧,想吃什么呢,或是随便来点吧,隔壁桌的食客正在呼哧呼哧不亦乐乎吸溜的东西看出来不错喔,要不试试他的吧,不用纠结太久。
有时候,我们想坐下来的不是有多美味,名店有多拥挤,而是在这个孤独的城市里,我们可以有片刻的栖身之所。饥饿的胃与疲惫的心,都能治愈,真好呢。
陌生的城市,成群结队的喧嚣早已是过往的历川,单人座,排排坐,不要觉得尴尬,不要害怕踌躇不敢进来,这里的人,都是寂寞的。来吧,分享你的故事,分享你爱不释口的吃食。每个故事,都将有安静的存放,在这个夜深的深夜,飘飘荡荡在黝黑黝黑的寂静夜空里,四散开去,又慢慢聚拢。
不要担心,它只是变成了更好的故事,它还在那的。
你爱吃的东西,是不是也有个你忘不了的故事。或许你的故事,就在这里,翻翻看,你会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