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留学群小编根据您的需求,为您总结了以下相关信息:“高铁观后感”。如何撰写佳作的观后感呢?一些经典的电影值得我们时光荏苒,反复品味,通过观看电影,我们获得了许多生活的启示。对观看或阅读的作品进行全面评述,形成个人的观后感,阐述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少能赢得读者的共鸣。感谢您阅读我们的内容,希望他们能对您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铁观后感 篇1
梦想是美丽的,梦想是珍贵的,梦想是有力量的。我们伟大祖国也有梦想: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不仅是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坐着高铁看中国》。纪录片详细记录了我国高速铁路通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运营旅程达万公里,占全球高速运营旅程的60%以上,列世界第一。期间,陆续修建了创造世界试验最高速度的京沪高铁、运营旅程最长的京广高铁、世界第一条环岛高铁,每天运行动车组达到4000多组。同时从高铁线路、高铁列车、高铁信号、高铁运营等各环节,充分体现出中国高铁在近几年来高速发展,全面展示了中国高铁震撼人心的发展成就。
高铁之快,快在速度,更快在炎黄子孙的心头!一百多年前的奇迹和今天高铁的奇迹告诉了世人:中国,就是一个奇迹!奇迹不会停止,奇迹将会不断地发生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在观看了《坐着高铁看中国》后,我感慨万分:既为我们伟大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从一无所有,到构建起完备、成熟的技术体系,这一切既坎坷曲折,又波澜壮阔。当中国迈入高铁时代,高速铁路不仅为人们构筑起生活新时空,也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公共产品,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高铁观后感 篇2
路网纵横、四通八达;人便其行、物畅其流;中国高铁、领跑世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铁路以奋斗者的姿态,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成就了交通领域的鸿篇巨帙,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了重要力量。
高铁赋予美好生活无限向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亘古通今,人们对“诗与远方”的浪漫向往从未停止。奈何往昔交通的“从前慢”、亦或其他种种忙碌,踏遍大好河山唯有寄情于诗歌当中。时间是神奇的变量,轮缘记录奋斗的轨迹,出行的变化尤为真实。伴随着中国铁路的铿锵足音,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畅行,京沪4小时、京广8小时,早饮广州茶、晚尝北京鸭……高铁速度跑出了生活便捷和美好,曾经畅想的“说走就走”旅行变成了现实。今天,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化出行方式,不仅成为小康生活、品质生活的代名词,也为交通出行在舒适、高效、便捷等维度上树立了新的标杆。
高铁赋予城市发展无限活力。高铁是促进不同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一个有效工具,同时又能使社会资源形成了巨大“吸附效应”向更有利的方向集聚。事实证明,廊坊因京沪高铁融入高铁“朋友圈”,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休闲商务中心奠定了坚实交通基础。孔孟之乡曲阜得益于京沪高铁的开通,游客数量节节攀升,国内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几乎都在曲阜开了店。沧州、德州、枣庄、徐州、南京、宿州、蚌埠、常州、昆山等城市,也纷纷因地制宜规划实施沿“京沪高铁经济带”一体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综合实力……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中,展现的是高铁给人们带来的真实改变。对个人而言,这些改变幸福而温暖;对国家而言,这些改变迅猛而有力,共同铸就全面小康路上的坚实脚印。
2020年是个圆梦之年。即将过去的“十三五”时期,中国铁路加速奔跑,车轮滚滚彰显使命担当。2016年至2019年,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累计完成铁路基建投资177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77.3%;新增高铁里程1.3万公里,占同期全国高铁投产里程的81%。部分贫困地区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迈入高铁时代……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扩大交通版图,寄托着交通扶贫的愿景,努力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变为现实。这是中国发展的标志,更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体现。
高铁观后感 篇3
中国高铁,如何信任?
上网时,忽然看到一个关注度很高的微博,点开最近更新的一条阅读。上面是这样写道:今天女儿第一次坐动车,纪念一下。下面还附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个阳光漂亮的小女孩,倚窗坐着,脸上挂着甜美羞涩的笑容。我又往下翻看评论,心中不觉一震,原来这条幸福的微博已成主人的绝笔。他的女儿如今也躺在医院里生死未卜。引起这场催人泪下的惨剧的就是7.23甬温特大铁路交通事故。
7.23事故相信大家早就通过各种渠道获知了。具体地说,7.23事故是一起由于前车停止运行,后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撞上前车所造成的列车追尾事故,如今已造成200多人伤亡,损失惨重。这么一说,大家肯定有疑问,前车好端端地怎么会突然停止运行?事故发生几天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本次事故初步了解是由雷雨造成的设备故障引起的,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没想到,社会、公众焦急等待,媒体千呼万唤得到的竟然是这样一个“初步调查得知,具体情况未明”的答复。这不免激起了许多关心受难者的人们的不满,网上议论纷纷:“求真相!别忽悠咱老百姓!”,“7.23事故黑匣子何在?”诸如此类的质问在网上铺天盖地指向了中国铁道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有的网友甚至诘问政府:“以人为本理念何在?”事后几天,上海铁路局长,副局长纷纷被予以撤职处分,政府如此行为,是为了平民愤么?还是这说明7.23事故本是一起责任事故?
我通过更种媒体的报道,网上的评论,更愿意相信这是一起责任事故。雷雨造成了设备故障,那为什么不赶快找专业人员维修呢?动车里难道没有维修人员或没有配备维修工具?还是维修人员全都睡着了?更何况前车一停,列车上应该有报警设备或通讯设备通知后车或总部以免酿成灾祸。而后车偏偏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撞上的。难道是中国的动车技术不够完全?一到雷雨无论什么设备尽皆短路?我立刻上网查证,发现中国列车技术不是不好,而且还能算得上顶尖。什么CTCS技术、LKJ技术,什么人工的、自动的设备都有,而且网页上清清楚楚地说了丝毫不受天气影响。但事实是后车或者总部都没有收到通知,这是为何?难道网页上的黑字是捏造的?还是这就是一起责任事故?
过了几天,王勇平又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言论:“中国高铁是好的,顶尖的,请大家信任我们!”,“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发言之后,网上更是骂声一片,有的网友甚至给他的句式取名“高铁体”。在我看来,中国高铁的技术好是无可厚非的。自2007年火车大提速以来,民众也切身感受到了高铁的好处。但“好处”只能说好在技术上,没有好的管理班子,好的运作方式,王勇平说言的那种“好”、“顶尖”实在是令人不敢苟同。如此一来,叫老百姓拿什么信任王勇平的“高铁体”?如何信任?
老百姓总能代表时代潮流。“高铁信任危机”爆发后,华东、华南许多老百姓已经基本上不靠虑乘动车出游了。人人心里都存在担忧:万一我出行那天遇到雷雨怎么办?如今大部分人都选择乘汽车出游,有些人则宁愿买昂贵的机票乘飞机出游。这也导致华东大部分地区机票猛涨,火车提速,本来国家做的便民利民的好事,也因为“信任危机”而显得运作艰难。
7.23事故暴露了中国高铁管理、运营方面的漏洞,更是中国高铁一个惨痛的教训。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向老百姓诚恳道歉。否则如何重获信任,如何让人信任?
高铁观后感 篇4
今年是一个特殊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很多人久居不出。特殊之年,迎来“十一”特殊的黄金周,中秋节与国庆节撞得个满怀,浓浓家国情,让久违了的人们喜出望外,纷纷走出家门,饱览祖国河山,一享双节快乐,而成就人们快捷出行的,绝对少不得中国高铁。
欣喜的是,10月1日至8日,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大型主题报道《坐着高铁看中国》,赏风景、看发展、讲成就,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8天8条线,带你走遍大好河山,聆听中国故事,即便居家也可感受到祖国一日千里的.发展新气象和无限好风光。
坐着高铁看中国,看到的是中国美景。8条高铁线路,让神州无限风景尽收眼底。当然,中国高铁本身就是一道绝美的风景线,也是一个奇迹。今日,高铁成为大多数国人出行的首选,对于我们来说,高铁进入我们的生活仿佛一夜之间。截至2015年底,从冷温带到热带、从零下40度到零上40度,沿海到内陆、从高纬度严寒地区到高原地区,中国建设的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达到1.9万公里,覆盖了16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十三五”以来,铁路建设科学有序、突飞猛进,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5万公里,高铁3.8万公里,其中4.5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铁主骨架投产规模可达3.3万公里左右。高铁是一条快捷方便、风光无限和给全国人民带来多多获得感的幸福路,将越来越美。
坐着高铁看中国,看到的是中国崛起。京广高铁,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战略大通道。京沪高铁,是一条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从往返需要两天,到夕发朝至,再到全程不足5小时,铁路的发展一次又一次缩短着京沪之间的时空距离。哈大高铁,乘上北粮南运的“粮食班列”,领略粮食生产基地的收获景象。合福、杭黄高铁,被称为“最美高铁”。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落差最大、高原线路里程最长、环境最为恶劣的铁路。贵广高铁,让“返乡摩托车大军”不再无奈“走单骑”。成昆铁路,被联合国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京张高铁,开创高铁自动驾驶先河。条条高铁,无不见证中华民族之复兴崛起,更成为中华民族进一步复兴崛起的基石。
坐着高铁看中国,看到的是中国信心。中国高铁带来的不仅是亿万人民的出行快捷、方便、享受,作为新时代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大动脉,带来的更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无论高原山区、沿海内陆,高铁通向之处,就是经济快速发展繁荣之处,八纵八横,全国筑网,中国高铁就是一列满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速列车,让中国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高歌猛进。中国高铁发展的每一步,无不带给全国人民发展前进的信心。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坐着高铁看中国,更让我们自信坚毅,一往直前。
坐着高铁看中国,越看越提劲。四通八达的中国高铁,跑出了中国人民美好的生活,跑出了中国人的自豪感,祝福中国高铁,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民族复兴新的征程上一日千里,奔驰向前。
高铁观后感 篇5
央视新闻媒体推出了大型主题报道《坐着高铁看中国》,10月1日到8日,8天8条线路,带领观众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聆听中国故事。全景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用镜头来讲述砥砺奋进的中国声音。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纵横交错地构成了交通体系。从安全、舒适、便捷、价格等方面来衡量,铁路是最为大众化的交通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机车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高铁动车组时代,列车在提速,安全性在增强,舒适度在提升。
车在变,服务也在慢慢的变化,从纸质车票到电子票,从窗口排长队买票到互联网购票,从人工检票到自助验证刷脸乘车,从推出卖货到提前网上订餐,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是中华民族从站前来到富起来再到现在强起来的最强有力的证明。
八条高铁线,铺开了八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坐着高铁看中国,看到了流动中国的生动图景,特别是看到京张高铁,展现了内蒙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丽画面,从呼和浩特到北京由原来的7个小时到现在高铁的3个小时,大大的方便了人民的生活,缩短了与首都北京的距离。
高铁观后感 篇6
最近有幸拜读了段工会发放的两本关于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的优秀图书,它们分别是《中国速度—高速铁路发展之路》和《中国高铁之梦—最完美的到达》。这两本书从不同的角度详细描写了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蓬勃发展的壮丽诗篇。《中国速度》一书着重于技术理论,在工务、电务、供电、信号等诸多方面介绍了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和运行情况,可以说是一本相当具有知识性、可读性的报告文学。
而后者《中国高铁之梦》则更多的深入基层,以众多奋战在中国高铁建设一线的工作者为实例---譬如说两年多没回家,一直和丈夫在工地抢工期的女技术员。或者是为了工作,将婚期整整拖了三年之久的“80后”新人。以一个又一个个案为主题的纪实文学,使该书增添了一点人文关怀。
两本书互有补充,对于像我这样初入铁路的年轻人来说可谓受益匪浅,既增长了高铁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能使我们以那些奋斗的楷模为榜样,身体力行地向他们学习,更加全心全意地、踏踏实实地投入到铁路大潮的建设中去。
近二十年来,中国高铁经历了太多太多,好似从一个襁褓中的婴儿逐渐成长为一个可以和成年人掰掰腕子的风华正茂的少年。高铁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加快了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而且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循环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国梦的定义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复兴的背后,是社会多方面的共同进步。单一的进步必然导致不平衡。
中国高铁也是一样,我们既要看到高铁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一面,又要看到像“7.23”甬温线重大事故这样发人深省的悲剧。均衡发展要求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同步,使中国的铁路,乃至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
二十年的发展,二十年的艰苦奋斗,二十年的满足,作为经济腾飞的主力军,中国高铁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告:我们在锤炼中成长,在长河中驰骋,在落后中崛起。铁路的明天会更美好,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高铁将为中国的发展添上一对坚强的翅膀,共同帮助我们实现我们期待的伟大中国梦!